对于许多新妈妈而言,产后的生活充满了甜蜜与挑战。
在全心投入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身体却可能悄然出现一些不适。
其中,有一种被称为 “产后妈妈手” 的状况常常困扰着不少产后女性。
它不仅影响着日常的手部活动,甚至在不经意间给新妈妈们带来疼痛与不便。
那么,究竟什么是 “产后妈妈手”,它又有哪些症状表现,该如何有效地治疗和缓解呢?
“产后妈妈手” 在医学上被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这个词太专业了,我们记不住也没关系,不影响我们对妈妈手的理解。
妈妈手的产生跟妈妈的辛苦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产后女性频繁使用手腕导致的。
尤其是在抱孩子、喂奶等动作时,手腕部的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肌腱在桡骨茎突部的腱鞘内长期过度摩擦,导致腱鞘出现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
1、疼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
疼痛主要集中在手腕桡侧(大拇指一侧)的桡骨茎突处,活动手腕或拇指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比如在握拳、伸手、拧毛巾等动作时。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初期可能是轻微的酸痛,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刺痛或灼痛。
2、肿胀:在桡骨茎突处可以看到或摸到轻微的肿胀,这是因为腱鞘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
3、活动受限:拇指和手腕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当尝试用力伸展或弯曲拇指时,会感觉有阻力,并且疼痛会加重。
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手部功能,像抱孩子、做家务等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
保守治疗
尽量多休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减少手腕和拇指的活动,避免过度使用患侧手臂,让肌腱和腱鞘得到充分的休息。
例如,在抱孩子时可以借助哺乳枕等辅助工具,减少手腕的受力。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每天可以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敷在手腕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
也可以使用热敷袋,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在疼痛缓解后,可以适当进行轻柔的按摩。从手腕向手指方向轻轻按摩,帮助放松肌肉和肌腱。
按摩时可以使用一些按摩油或乳液来减少摩擦。
超声波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
通常需要在医院或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
药物治疗
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其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当症状比较顽固,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将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龙)和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混合后注射到腱鞘内,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
不过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肌腱断裂等,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松解肌腱,从而改善症状。但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瘢痕形成等。
1、调整抱孩子的姿势
在抱孩子时尽量让孩子的重心靠近身体,减少手腕的负担。
比如,把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的身体紧贴自己,手臂和手腕保持自然的弯曲状态,而不是过度伸展或扭曲手腕。
2、使用辅助工具
如使用婴儿背带、婴儿车等,减少长时间用手抱孩子的情况。
同时,在喂奶时可以使用哺乳枕,将宝宝垫高,使妈妈的手腕处于比较舒适的位置。
3、进行简单的手部锻炼
在症状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锻炼来增强手腕和手指的力量,预防复发。
例如,轻轻握拳,然后缓慢地伸展手指,每次做 10 - 15 次,每天做 3 - 4 组;也可以用手握住一个柔软的物体,如海绵球,然后用力握紧再松开。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如有健康问题,建议尽快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