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加盟月子印象?请给我们提出需求!

请填写您的邮箱地址,我们将回复您的电子邮件

嘿,我来帮您!

抓好这三个关键期,就能培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
编辑: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数:

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

什么是自信呢?
有的孩子恐惧、胆小、畏缩,不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很明显,不是自信。但是很多做事鲁莽、虚张声势、崇尚暴力、自以为是的孩子,是自信的孩子吗?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无力感”的表现。

无力感的一种表现就是处事消极、情绪压抑、胆小恐惧以及怨天尤人;而另一种表现就是专横跋扈、恐吓伤害其他人、小偷小摸、对安危满不在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在《游戏力》中对“自信力”有这样的一个解释:为正义挺身而出、在安全范围内的冒险精神、勇于自省、完成任务的毅力以及快乐的能力。(我认为再加上“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就更完整了。)

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三个关键期,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三个阶段,就能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力了。

(一)孩子刚出生时

孩子刚刚出生是孩子获得第一波自信力的阶段。孩子凭借弱小可爱和楚楚动人的模样,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获得食物、安全和关怀,从而孩子有了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信心。

我一哭,就能喝到奶;我一笑,就有人跟着笑。

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身边的家人对孩子来说是温暖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人关爱的。这是孩子最初自信力的来源。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西方的一些培养婴童独立的方法,比如:哭声免疫法、魔鬼式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现在已经被心理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很大的创伤,伴随孩子一生,也许还会酿成一个个悲剧,比如抑郁症甚至自杀等。

在前几年,朋友圈刚刚流行起“魔鬼式睡眠训练法”时,一些父母就开始尝试。还有一些文章说着洋媳妇不让中国婆婆插手,在一周时间内就让孩子养成了独立睡觉的习惯。

是的,这样当然能让孩子养成习惯,因为哭声免疫了嘛!

孩子一直哭一直哭,却一直得不到回应,孩子当然就会停止了。看起来孩子是独立了,但是孩子在不哭的同时,把什么心门关上了,把什么联结断开了,是我们看不到的。

当我们看到美国这个那个方法的同时,也要看到在美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自杀的事实。

我并不是说美国所有的都不好,我学习的正面管教也是源于美国。

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教育理念或者一个名人,我们都不要盲目的崇拜和追逐,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建设性的参考。

孩子刚刚出生的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得到了足够的力量时,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困难,去战胜挫折,拥有足够的自信。

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心里装满足够的安全感,却期盼着孩子长大后有十足的自信心,这就相当于你期望着“一个空杯子能倒出很多水”一样荒谬!

先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让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才会丰满,才会变得有力量!

(二)孩子两岁左右

当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这个阶段就是第二波自信力的形成阶段。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孩子就会慢慢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承认甚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独立性时,孩子就会获得这个阶段的自信力和竞争力。

可是,往往在这个阶段,父母却认为孩子是在和自己对着干,是故意挑衅。所以他们采取各种高压手段震慑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服从他们。比如责骂、批评、打、关禁闭、惩罚、威胁、恐吓……

上一篇文章我刚刚写了一个爸爸在两岁的女儿对他说“不”的时候,给女儿关进了小黑屋以示惩罚,并同时号称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预防女儿的玻璃心。

有关虐待儿童的研究一致发现,孩子长到18个月到两岁时,人身虐待的案例即大幅上升,而这时正是孩子开始产生独立意识的时期。

家长不知道这是孩子独立意识的体现,却要强力打压,让孩子把“独立”吞进肚子里,让孩子把“自信”揉碎仍在地上。

然后,等到孩子三四岁了,出去看到人就躲,不敢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时,父母又用一种嫌弃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啊!让你去说句话有啥害怕的?!真是没用!”

孩子本就封闭的幼小心灵,如何承受父母此刻如此的责难?

那么,这个阶段,孩子说“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承认孩子的独立意识:宝贝,你现在有自己的想法啦?你又长大了一些,妈妈真为你高兴!

然后,分析孩子说“不”的这件事,是否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来。

比如:

(1)孩子想穿裙子,不想穿你给她拿的裤子。

这件事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选择衣服的权力。你赋予孩子权力了,孩子便会通过使用这些权力看到自己的力量,以此建立自己的自信。

在小事上,我建议大家多给孩子自己做主的选择权,这样孩子将来会更加独立和自信的。

(2)孩子想自己过马路。

这件事即使孩子哭闹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一旦出事,追悔莫及!

此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等你再长大一些就可以过马路了!现在自己过马路太危险,车太多,你个子小,司机很容易看不到。妈妈不想你有危险,妈妈会担心,而且你若受伤了妈妈也会很心疼、很难过的。”

如果孩子还是哭,还要过马路,我们可以直接抱起孩子,用行动告诉孩子你坚定的态度,而不是责骂的方式。我们要接受孩子没有得到满足而难过的情绪,但要纠正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这两点一定要分清楚。

情绪没有对错,都可以接纳;因为情绪带来的行为有对错之分,需要引导和纠正。

(3)孩子想买家里已经有了的小汽车

当妈妈说走,孩子说“不”,就要那辆小汽车的时候,我们依然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引导孩子不当的行为。

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辆小汽车,你很想要它。可是我们家里已经有了一辆了,不能再买了。如果你还想继续哭,妈妈就在这里陪着你,等你哭完了,我们再继续走。好不好?”

我们别大声责骂,就安静的陪着孩子身边,或者给他拥抱,认可他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要走开,我们和他在一起,陪伴他。让孩子明白,妈妈虽然不给我买,但是妈妈一直爱我陪着我。孩子哭够了,认识到再哭也不能得到小汽车时,孩子就会审时度势的跟着我们走了。

等到下一次同样的情形出现时,相信孩子哭的时间一定会缩短很多。再下一次,孩子有可能就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了。

但是,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闹的攻势,而且还夹杂着“面子”问题,孩子哭一会家长就缴械投降,给孩子买了。那么,下一次,孩子会继续哭,哭到你买为止。因为孩子尝到了甜头,他会继续再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目的的。

理念是非常明确的,但遇到具体问题,还需要我们开动智慧,灵活的应对孩子给我们的挑战。

 

(三)从幼儿园开始到最后

孩子的第三波自信力形成阶段,是从幼儿园开始,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同龄人的世界。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一直到进入社会,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挫折和挑战,都会面对胜利和失败。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引导的好,或者孩子适应的好,那么孩子会越来越自信。反之,如果我们处理不好,或者孩子应对不好,有可能会变得日渐消沉、情绪暴躁、自卑或自弃。

当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

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即使父母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把孩子当个撒气筒似的打骂,但他在学校一定会有老师喜欢,会有同学们的支持和拥护,在学校他会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会在学校中形成自己的自信力。

可是,一个学习不好的不守纪律的学生,不受老师喜欢也不受同学们欢迎,在学校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如果回到家里家长对他也是非打即骂,那么,这样的孩子不但会自卑,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个在哪里都不受待见的孩子,能坚强勇敢的活下去,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并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们做好了前两个阶段的自信力培养,到第三个阶段,孩子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内在力量,有了一定的自信。我们只需要在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度过难关即可。

每一次解决问题,每一次度过难关,孩子的信心都会增加!

我们要在每一次的问题与难关中,引导孩子独立解决(或者至少让孩子感觉他是独立解决的),慢慢的,孩子一定会发展成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自信满满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判断,当下的这个问题与孩子的能力是否匹配。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优缺点,了解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度过他通过努力能够度过的困难。

父母千万不要自做聪明的去给孩子制造远远超过孩子能力的困难,否则每一次失败,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

但是,每个孩子都会面对失败。

如果孩子失败了,我们给孩子足够的安慰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在失败中,看到自己努力的部分从而肯定自己恢复自信;还要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然后努力进一步成长。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失败的另一面: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更好的学习。

这样的话,孩子既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有面对失败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都在。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和学校讲师,“非暴力沟通”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是我的个人感悟,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