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吃手指?
宝宝从出生后到0—3岁,宝宝的“快感”主要集中在口腔和唇舌部位,也就是通过吸吮乳头动作来达到原欲的满足,这就是所谓的“口欲期”。给孩子喂奶时速度太快,或者急着做某事,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虽然肚子饱了,但心理上仍需安抚,便会以吸吮手指来代替。另外孩子有与外界交流的需求,便会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来解闷。
01、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吃手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口腔发育和行为意识发展的需要,很多时候喜欢用嘴巴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允许孩子吃手和其他东西,但要注意卫生,每天给孩子的手做好清洁,勤帮宝宝减指甲,也给孩子经常啃咬的玩具多清洗消毒。
02、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如果孩子是因为有压力、焦虑的情绪而吃手,家长就要悄悄地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倾诉,多陪伴孩子,与他一起玩耍、游戏,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来缓解避免用吃手的方式解决。
03、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放弃吃手
面对孩子吃手的行为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取笑,甚至打骂,这样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甚至暗示孩子,更多强化吃手的欲望。大人要表现得不在意,尤其是当孩子刚要吃手时,可以平静地从他的嘴巴中拿开小手,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或者陪他玩游戏,让他的小手忙起来,逐渐摆脱吃手习惯。月子印象不主张给宝宝的手指上涂上黄连,辣椒水等,以免引起宝宝的不适。
04、不要呵斥孩子立刻改正
面对孩子的一些怪癖,像结巴、吃手、啃指甲等,家长不要一发现这些情况,就厉声制止,而应该“轻描淡写”地处理,让孩子不觉得这件事是个大问题。总之,任何加重孩子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也是错误的。
05、纠正孩子吃手时要多一些耐心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有怪癖,急于在短期内改掉这些怪癖。殊不知,家长急躁的情绪会让孩子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加重心理负担,变得更加紧张,吃手、啃指甲、结巴的现象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做家长的在纠正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要循序善诱。
06、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长平时要关爱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不要让孩子接受过多的刺激,比如吵架、恐怖电影、责骂、恐吓等,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轻松、温馨、充满安全感的家庭中,自然会在缓和的情绪中自然的改正掉一些怪癖。
吃手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有很好的心理促进作用,能给小宝宝带来安全感、归属感,还能减轻紧张情绪、对抗孤独心理,是非常必要的行为。
2岁以后,宝宝吮吸手指的行为会逐渐消失,因为他需要用手去尝试其他更有趣的事!如果2岁以后还是天天手不离口,家长就要帮助宝宝做口欲期的过渡工作了。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出现生理倒退行为,比如用吸吮小手来减轻其内心的忧虑。除了环境跟生理因素以外也要考虑营养因素,是否因为缺锌导致的异食癖的倾向,注意孩子均衡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