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准妈妈而言,孕期的旅程既充满期待又伴随着诸多小心翼翼。
产检作为孕期的重要 “关卡”,其频率和注意要点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究竟孕期一共要做多少次产检合适?每一次产检又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就为您详细阐述。
产前检查能够评估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孕期产检次数约 7~11 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检重点,各阶段检查次数和注意事项如下:
孕早期(妊娠 13 周末之前)
检查次数:此阶段通常需进行 1~2 次产检。确认怀孕后应尽快进行第 1 次产检,在孕 11~13⁺⁶周时进行第 2 次产检。
注意事项:
首次产检需要空腹,因为可能要进行多项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糖等。
检查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
提前准备好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方便建立孕期保健手册。
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及家族的健康情况,包括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等。
孕中期(妊娠 14~27⁺⁶周)
检查次数:每月进行 1 次产检,大约需要做 4 次。
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产检项目相对较多,其中唐氏筛查一般在孕 15~20 周进行,检查前不需要空腹,但要准确提供自己的年龄、孕周等信息。
孕 20~24 周的系统超声筛查(大排畸)非常重要,检查前不需要空腹和憋尿,尽量穿宽松易穿脱的衣物。
孕晚期(妊娠 28 周及以后)
检查次数:孕 28~36 周,每 2 周产检 1 次;孕 37 周后,每周产检 1 次,此阶段约需进行 2~5 次产检。
注意事项:
孕晚期产检可能会频繁进行胎心监护检查,检查前尽量吃饱,选择胎儿活动较频繁的时间段进行,检查时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影响结果。
孕 32~34 周可能会复查超声评估胎儿大小、胎位等情况,同样无需空腹。
临近预产期时,要提前准备好待产包,了解分娩相关知识,做好随时入院分娩的准备。
具体的产检次数和时间安排,医生会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孕期是否出现并发症等)进行适当调整。
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产检。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如有健康请尽快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