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绘本大师中,广为人知的很有几位:莫里斯·桑达克、苏斯博士、威廉·史塔克……但要说风格最多变、光环最闪耀的,那必须是《石头汤》的作者玛西亚·布朗。
自1946年出版第一本作品《The Little Carousal》后,玛西亚·布朗已经创作了三十多本书,这些书也为她带来了三座凯迪克金奖、六座凯迪克银奖(凯迪克奖历史上得奖次数最多的的),以及两次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和美国儿童文学终身成就奖——劳拉·英格斯·怀德奖。
暂屈现实到折返理想1918年,玛西亚·布朗出生于纽约州的罗彻斯特一个平凡的牧师家庭,三姐妹之中年龄最小。她从小有两个志向,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医生。但由于家境不够殷实,又撞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她只好和姐姐们一起在纽约州立师范学校学习英语和戏剧。
在担任教职的第三个年头,她决心从康沃尔高中离职,转而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儿童馆当了六年的管理员。
在这六年的图书馆工作生涯中,她常常跟孩子说故事,也接触到美国及国际上许多难得又珍贵的著名儿童文学的作品和插画、收藏品,这些经历对她在日后的图画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她完成了四本图画书的创作,其中《石头汤》为她获得了第一本凯迪克奖。
不断学习到风格多变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时间里,她还向多位风格迥异的大师学习绘画,如Stuart Davis、Yasuo Kuniyoshi,还向Louis Shanker学习版画。
Stuart Davis 的油画作受立体派的影响很深,重视色彩与形体间的关系;日裔的Yasuo Kuniyoshi娴熟多种媒材,喜用自由的线条和简约的形体描绘各样的人物;而Louis Shanker则用木版画尝试抽象题材,并藉着木刻粗犷的线条表现出舞蹈与运动的节奏韵律。
日本知名绘本作家赤羽末吉曾说:“插画家必须像演员一样,针对不同的脚本,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说,他们必须具备广泛的诠释能力才行,而且,他们要将自己隐藏在作品的深处,不可跳出幕前,不可只顾着自我表现。”
而玛西亚·布朗与他的看法正是不谋而合:她也一直致力于用不同的手法和媒材,表现不同的时代,营造不同的氛围。
深入旅居到汲取文化玛西亚·布朗也喜欢在世界各地进行深入旅游,她曾旅居在欧洲、英国、远东、中东、苏俄还有东非——其中她最爱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前后断断续续住了四年。
她也在法国住过一段时间, 曾跟巴黎音乐学校管弦乐队学吹笛子,她也曾到夏威夷住过一年,深为当地土著之文物着迷,另外她也到过牙买加、墨西哥及中国大陆各地。
她曾在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研习中国水墨画,旅居异乡的的生活经验给了她十分可贵的绘画素材和写作经验,尤其对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传说或民间故事及童话故事的改写和创作,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呈现。
玛西亚·布朗的艺术观玛西亚·布朗深知插画的功用在于表达故事内容,因此为了呼应每一本图画书不同的主题,玛西亚·布朗都试图变化媒材与时代风格作画,使得她创作的每一本书,都有一种清新之感,充满着鲜明的活力。
她说:“图画的清新质感靠的是表现的力度,而非媒材的新颖与否。为了不把在上一本书中注入的意念和技巧带到下一本书里,我总会隔一段时间再创作新书,这段时间或是画画,或是旅行吸取新的感受,为创作下一本书铺路。”
玛西亚·布朗认为在图画中表达追逐、打斗、爆发情绪这些具刺激性的场景并不难,在这些场景里,积聚的力量立刻得到释放;而难的是酝酿出内在生命的安静力量,这种安静的力量需靠深刻的感受才得成就。
在《影子》这本书中,即可看到“动"与”静“两种力量的交替共存,以及她对于生命的起源与终焉的更深层次的追溯。
在玛西亚·布朗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永久的生命力,它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常存常新,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机,无怪乎有人称呼她为绘本花园中的“ 常青树 ”。
延伸学习:布朗女士的“ 凯迪克编年史 ”更多精彩干货,就在微信公众号:童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