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总是担心小宝宝吃不饱,或者营养不够,常常过度的喂养也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那么怎样判断自家宝宝是否存在过度喂养呢?
何为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症状表现为:
1.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3.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4.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5.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的危害?
1.过度喂养会给孩子的消化器官造成负担,而且因为要消化更多的食物,就需要更多的血液与氧气参与消化循环,会对大脑产生影响。
2.喂养过度,会让孩子身体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身体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很容易在身体内堆积脂肪,造成肥胖。
3.儿时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对孩子长大后的身体情况也造成影响。过度的喂养,孩子在成年后就会增加患有肥胖、三高以及糖尿病的风险。
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1.提高母乳喂养率
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摄入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国婴儿超重和肥胖者众多。通过营养教育,母乳喂养率提高,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有所推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所有的妈妈们都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等。
0~6个月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宝宝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宝宝。
10~12个月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沫),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12~36个月此时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宝宝的膳食,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