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们在下面玩,一个小不点儿跟着他们几个大孩子来回跑。
小不点儿跑的跌跌撞撞,我生怕儿子不小心撞到他,一边吼儿子注意点,一边提醒小不点:“宝宝,慢一点跑,宝宝,小心……”
正在疯跑的大宝突然刹车,看着我说:“妈妈,你为什么对别的孩子这么好?”
“我对你不好吗?”
“不一样,你看你跟他说话,多温柔!”
“意思是我对你不温柔?这个小弟弟又不是咱们家的,我又不用管,我当然不会吵他啊!”
我随口对儿子说,说完感觉有点不对味儿。
不知不觉我也掉入了一个自己曾经无比讨厌的怪圈中: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对你有责任,有期望,所以我要不断提醒你,批评你甚至修理你。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大概就是我这种面目可憎的样子吧,孩子不想看到我自己亦不能接受。
01曾经我对孩子是无比温柔、无比宠爱的,轻言细语,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开心,不会在意他们做的不好,我眼里看到的全是他们的可爱。
记得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年,每每看着孩子真的是心都化了,时常盯着他们熟睡的小脸一看就是半天,感叹生命的神奇。
他会笑了,会翻身了,会坐了,会爬了,会吃辅食了……一点一点,在我看来都是巨大的进步,我不会苛责他尿床了,他哭了,他随意扔东西了,总之他的一切都是可爱而充满趣味的。
也只有在那一年,我才配称的上是个慈母吧,可惜孩子不记得。
02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学会了更多的本领,他们更像一个独立的人,可是我却越来越多地对他们说“不行”“不可以”“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们不可爱了吗?没有进步吗?可是我为什么总是看到他们的顽皮,他们的缺点呢?
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应该怎样怎样,这大概就是我改变的根本原因吧。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于是便按我的想法去要求他们,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可能依然只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天性而已。
比如吃饭时,我总对他们说,快点吃,一次两次,几次之后就有点不耐烦,而事实却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肯定和我们大人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的时间是应该更长的。
我觉得我身上背负了孩子的未来,我希望你长大后有更好的生活,我要为你负责。这是每个做父母的都会考虑的事,也是必须考虑的事,但感觉背负重任的我们在孩子做的与我们的期望不符的时候,我们焦虑的、生气的甚至是自责的,进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带入了太多的个人情绪。
我是有过被孩子气哭的经历的,记得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出去玩时偶然发现和她一样大的孩子都认识颜色,而她却还不会,于是回家就开始教她认颜色,可教了一下午连黑白都没有搞明白,我越来越焦躁,她越来越害怕,最后终于“哇”得哭了起来,而我一看更生气了,把他吼了一顿,吼完又和种深深的无力感,最终抱着女儿一起流泪。
其实后来想想,孩子不会不是她的错,我这么生硬的教更有问题,而吼她只能说明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已。
我打你、骂你教育你,都是为你好,即便你现在误会,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是啊,我们就仗我们爱孩子的心,肆意地去对待孩子,我们知道对小孩子来说,不管是打是骂最终他还是会投入你的怀抱,孩子爱我们远比我们爱他们更多。
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开始叛逆开始不屑,于是我们的说辞变成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得按我说的去做,等你大了自然会感谢我,现在误会我也无所谓,听起来颇有点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悲壮感。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们一步步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他们不再是我们眼里可爱的乖宝宝,而变成了一个有着各种缺点需要不断纠正的可塑之材。
03“对不起孩子,我以后会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我们一起努力” 我对孩子说。
对别人温柔,对自己的孩子更应当温柔,一个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柔的妈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定是有缺失的,做为母亲也是失败的。
做个温柔的妈妈,从降低自己的音量开始。我时常感叹自从有了几个孩子我每天多说了多少话,并且轻易的练就了狮吼功,每当孩子疯的忘乎所以时,我总能一声吼让他们瞬间安静,今天才意识到这是孩子最为讨厌和反感的,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温柔的妈妈。
于是我与孩子约定,我不再吼他们,而他们也尽量做个乖小孩,不再闹腾地能把房顶掀翻。
“就像你们不喜欢我吼你们一样,我也不喜欢你们没有节制的吵闹。”
他们表示理解。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看孩子的优点,不苛责孩子。昨天开家长会时,老师说过一段话很让我受益,她说:
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包括现在也都是父母的孩子我们家长拿到试卷,看孩子99分,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错题,做的好点的家长回去会给孩子讲题,而焦虑的家长会责备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或者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不失这一分就是100分了。
而基本上没有家长看到孩子99分的努力,孩子从什么也不会到现在的99分,他们的付出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而只盯着失去的一分?
我们一边对自己的父母说:你们别再唠叨了,一边对着自己的孩子喋喋不休;我们刚刚选择在心里与父母和解,另一方面却以“爱之深、责之切”之名在我们和孩子之间筑起了一堵墙。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换位思考,想想我们是个孩子的时候,自己的行为,心里的愿望,以及希望如何被父母对待,大概会有不少的收获吧。
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是父母眼中完美的天使,但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忘记了他们天使的身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让我们对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要求,父子一场母女一世,我们是终归要看着孩子渐行渐远,但在孩子渐行渐远的成长路上,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温柔与爱,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好支持吧。
END
智力快车智能机器人早教机语音高科技玩具儿童教育陪伴 ¥12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