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家娃有没有去幼儿园呢?除了新冠肺炎,手足口病正处于高发期。这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但大人有时候也会中招,只不过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虽不发病但会传染给他人)。作为家长,大家可要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防控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曾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是新冠病毒的3倍,大家可要注意!
这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常见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是幼儿园常见肠道传染病,而夏秋季月正是该病的高发期!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进行传播。
注意,患儿鼻涕、口水、手掌、口唇的疱疹液、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奶瓶、餐具等物品都可传播病毒。而患儿发高烧、出皮疹时候传染性最强。
△ 发病人群
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中招,因为他们抵抗力较低。而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上文提到致病的肠道病毒多种,可致同一儿童因为感染不同病毒而多次发病。也就是说,患了一种类型的手足口病并不能获得全面的抵抗力,仍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手足口病。
相比儿童,大人抵抗力较强,一般很少发病,但可传染给儿童。
△ 表现症状
通常,绝对多数患儿症状比较轻,口、手、足等处出现斑丘疹、疱疹等,可能没有不适的感觉,或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和流感类似,容易被忽视。不过2者真正典型症状不一样,手足口病会出现手、足等部位皮疹,流感没有此症状。
此症是自限性疾病,7天左右无需进行专门的抗病毒治疗皆可自行痊愈。但是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脑炎等中枢症状,水肿、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甚至可引起死亡。所以,大家还是引起重视。
Tip:警惕重症病例
* 持续高热
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 神经系统异常
有精神不振、呕吐、头痛、烦躁不安、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症状;
* 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改变,比如体温正常安静状态下;
2月龄以内>60次/分钟
2—12月龄>50次/分钟
1—5岁>40次/分钟
5岁以上>3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
* 循环功能障碍
有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等症状;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显著增加,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 血糖
应激性显著增高。
以上内容参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 防治
目前,此传染病并无特效药,如果是轻症无需药物治疗,通常要清淡饮食,多饮水,帮患儿度过感染期。如果是重症,须住院对症治疗。
想要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工作。
☛ 打疫苗:现在我们只有EV71疫苗,保护率可达95%,适龄儿童接种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这个疫苗对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无交叉保护。
☛ 勤洗手:培养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家长接触孩子,处理粪便、呕吐物后都要及时洗手。
☛ 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
☛ 勤消毒:孩子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它物品及时清洗,定期消毒。
☛ 保持社交距离:高发季少带孩子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患儿亲密接触,包括亲吻、拉手、喂食、拥抱等,大人也应避免和患儿有类似接触。
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别送去幼儿园了,应自觉隔离至康复后一周。